2022年,共青團迎來百年華誕,在這薪火傳承百年之際,由中阿衛視譯制,中外公司監理的阿拉伯語版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已在迪拜中阿衛視正式播出。
阿語版《覺醒年代》是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優秀影視劇海外展播季”的項目之一。近年來,國產影視作品“出海”成為重要的文化現象。隨著走向海外的影視作品數量越來越多,類型越來越豐富,中國價值、中國精神以更多樣的電視藝術形式進入國際主流社會,也逐漸被更加廣泛的國際主流人群所了解。
中國影視作品譯制難點
雖然中國影視作品不斷持續輸出,但是這些影視作品在海外的傳播效果十分有限。究其原因,除了作品本身的質量與發行宣傳兩大原因外,文化差異也是影視作品出海時遇到的一大阻礙,很多優秀中國文學作品在傳播過程中很難被“信、達、雅”地翻譯成外國文字。
難點一:背景文化精準傳遞
在北美版《甄嬛傳》中,如何將清代嬪妃封號翻譯準確成為了大家所關注的焦點。在終版翻譯中,最高一級的皇后譯為“empress”,也就是皇帝“emperor”的女版。比皇后低一級的“熹貴妃”,被翻譯為“Noble Consort Xi”。而“常在”則譯為“First Attendant”表示為“一級女侍”。每個封號的翻譯都從名稱、地位和語境多重角度出發,準確傳達出劇情背后中國清代階層文化。
難點二:作品氛圍精準傳遞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富有地方特色的陜北方言,為營造氛圍、塑造環境、凸顯人物都起到了推動作用,但是這種特色如何能夠傳達給海外的觀眾也是譯制方需要思考的問題。
難點三:政治宗教回避
很多影視作品在創作階段并不會考慮到傳播到海外的影響,就需要在翻譯和監理階段,針對落地國家的實際情況,對影視作品內容進行完善。比如影視作品出海印度的時候,翻譯必須巧妙地避開牛、鼠等印度文化信仰中的內容,對影視作品中的語言進行修改完善。
比起一般作品,這些譯制問題在主旋律影視作品上則會更加明顯。主旋律作品往往都承載著更為深刻的價值引領與精神傳遞,文化與意識形態的層層差異,將主旋律作品“出海”的門檻一提再提,這也就在使得審理階段更需嚴把質量關,需要對語言、制作、政審的多維度監理,而《覺醒年代》就是一部這樣的作品。
《覺醒年代》于2021年建黨百年之際正式播出,一經播出便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這部劇不僅描繪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同時也講述了覺醒年代的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不僅獲獎無數,還引發了年輕人“追正劇”的熱潮,即使有很多曾經并不了解這段歲月的人,也成為了“覺醒”的一員。只有這樣的優秀電視劇才能夠突破不同文化語境和圈層的限制,激發海外觀眾的情感共鳴和心靈共振。
阿語版《覺醒年代》監理團隊的講述
一、監理老師如何看待《覺醒年代》落地阿拉伯地區
二、阿語版《覺醒年代》的翻譯監理難點
三、監理老師的“審后感”
阿語版《覺醒年代》目前已在迪拜中阿衛視每晚21:30兩集連播,更多播出信息可關注“迪拜中阿衛視”公眾號。
一部中國影視作品它承載著中國歷史、文化、政治、發展等故事,能夠幫助外國人突破對中國固有的認知局限,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中外公司始終堅持向世界說明中國,為中國解讀世界,用多語種優勢守好中國文化出海最后一道關卡,用準確的語言講好故事,繼續用語言構建文化橋梁。
- END -